為確保自來水符合衛(wèi)生要求,避免發(fā)生水媒傳染病,自來水在凈水處理過程中要添加劑,滅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。由于氯氣性價比較高,因此在國內水處理行業(yè)中廣泛采用。余氯是指氯投入水中后,除了與水中、微生物、有機物、無機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,還剩下了一部分氯量,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。余氯可分為化合性余氯和游離性余氯,總余氯即化合性余氯與游離性余氯之和。如果出廠水沒有氯或加氯量不夠,在管網里就可能使、大腸桿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,影響管網水質,因此在供水管網中必須保證一定的余氯量。我國《生活飲用水衛(wèi)生標準》規(guī)定:氯與水接觸30分鐘后應不低于0.3mg/L,集中式給水除出廠水應符合上述要求外,管網末梢水不低于0.05mg/L。
水的余氯值是指水中反應后剩下的氯離子的數值。一般自來水出水時必須有這個余氯值的出水規(guī)定的。余氯是指水與氯族劑接觸一定時間后,余留在水中的氯。
余氯有三種形式:
1. 總余氯:包括游離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。
2. 游離性余氯:包括HOCl及OCl-等。
3. 化合性余氯:包括NH2Cl、NHCl2、NCl3及其它氯胺類化合物。
余氯的作用是保證持續(xù),也可防止水受到再污染。但如果余氯量超標,可能會加重水中酚和其它有機物產生的味和臭,還有可能生成有"三致"作用的有機氯代物。測定水中余氯含量和存在狀態(tài),對做好飲水工作和保證水衛(wèi)生學為重要。